調查與研究 | 提升“四種形態”運用精準度

發布時間:2023-03-30 09:34:5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指出,“四種形態”適應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充分體現對干部的嚴管厚愛。要精準把握政策策略,堅持嚴的基調和實的要求相統一,堅持實事求是,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激勵干部敢于擔當、積極作為,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江西省九江市紀委監委針對一些干部在運用“四種形態”實踐中“不會用、不敢用”“不精準、不規范”等問題,在查辦案件中開展定性量紀量法說明工作,明確在案件審查調查報告、案件審理報告中增設“定性量紀量法說明”內容,著重對政策把握、形態適用、證據標準、性質認定、條規適用等進行規范,著力提升運用“四種形態”的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水平。

加強案件整體把握。針對一些案件處理出現“感性把握多、條分縷析少”的問題,要求在定性量紀量法說明工作中,先定性分析、后量紀量法,先闡述從重因素、后闡述從輕因素,最后從案件整體上綜合考量,使定性量紀量法的判斷過程更有條理、更有層次;鼓勵辦案同志將內心考量的處理因素及思考過程,形成文字寫入審查調查報告和審理報告,實事求是闡述定性的紀法依據及政策策略考量;要求將案件辦理過程中遇到的“活情況”在定性量紀量法說明中直觀呈現,全面接受監督,主動防范自由裁量大、紀法適用不平衡等問題,以嚴格規范促進審查調查、案件審理工作紀法運用和政策策略把握能力的提升。

精準定性量紀量法。在精準定性方面,堅持實事求是,充分闡述案件定性的理由和依據。在精準量紀量法方面,要求堅持“嚴有嚴的標準、寬有寬的道理”,從行為性質、影響后果、認錯悔錯態度、紀定法定情節、一貫表現、當地政治生態、案件處理綜合效果等方面,列舉有關考量因素,做到當寬則寬、該嚴則嚴、罰當其過、令人信服。在形成定性量紀量法說明材料后,要求有關部門再次全方位掃描辦案過程,嚴格把控案件事實依據、定性處理、程序手續和涉案財物處置關口,對辦案程序、證據收集、談話突破、案件定性、紀法適用等各個環節進行全流程復查,深挖立案依據把握不準、取證標準不高、“四種形態”適用不精準等實體和程序問題,通過加強“關口”工作倒逼辦案質效提升。

增強釋紀釋法效果。在定性量紀量法說明中,要求將案情分析判斷和權衡處理過程文字化、可視化,著力增強釋紀釋法效果。在宣布處分決定時,將定性量紀量法說明內容融入談心談話、警示教育等環節,讓受處分人真正知錯、悔錯、改錯,讓更多參會人員自覺接受紀法教育、思想教育,理解并擁護處分決定,強化警示教育效果。如,在辦理張某受賄案時,在定性量紀量法說明中,不回避受到社會關注的內容,主動在說明內容中闡釋辦案部門的綜合考量,對其“主動投案、主動上交違紀違法所得、沒有為行賄人謀取不正當利益、一貫表現和認錯悔錯態度好、移送司法機關后適用情形”多個因素進行說明,經征求多方意見并按程序報批,決定按第三種形態處理。此案中的量紀量法說明和處理意見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同,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江西省九江市紀委監委  丁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