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文山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積極探索運用信息化手段,破解基層監督面寬點弱、力量分散、信息不對稱、群眾參與監督積極性不高、渠道有限等問題,將監督深度融入基層治理,以信息化促監督規范化、高效化,釋放更大監督治理效能。
文山市紀委監委依托“碼上監督”程序讓監督“飛入尋常百姓家”。群眾掃碼就能對村集體“三資”使用、民生資金發放等情況進行實時查詢和監督,實現村級事項“碼上知”、群眾訴求“碼上辦”、權力運行“碼上管”,有效提升監督實效。圖為該市紀檢監察干部通過“碼上監督”程序查詢村集體“三資”管理情況。(王銘堅 攝)
硯山縣紀委監委通過“智慧校園”平臺對學校是否發放營養餐、是否存在重復支付、餐飲價格是否合理等問題進行監督,及時發現并查處教育領域腐敗問題。圖為該縣紀檢監察干部通過“智慧校園”平臺了解學校營養餐發放情況。(王建梅 攝)
為拓寬巡察信息收集渠道,優化群眾參與方式,馬關縣采取“互聯網+巡察”模式,開啟“指尖上的監督”。群眾通過掃描巡察二維碼對被巡察黨組織有關情況進行評價或反映相關問題,推動巡察監督更加深入、精準和高效。圖為該縣紀檢監察干部指導馬白鎮沙尾沖村委會西布甸村群眾掃碼參與巡察監督。(章荻 攝)
廣南縣紀委監委積極推廣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將監督權利送到群眾“指尖”,把被動監督變成主動監督。圖為該縣紀檢監察干部查看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上的問題反映情況。(陸毅芳 攝)
富寧縣紀委監委持續深化檢舉舉報平臺應用,把信訪舉報數據作為增強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效能的信息“富礦”,通過定期分析研判信訪舉報的形勢特點,對苗頭性、傾向性、風險性問題進行“預警”,為科學研判政治生態、開展專項治理、強化日常監督提供有力參考。圖為該縣紀檢監察干部對信訪舉報數據進行分析研判。(閆文杰 攝)
麻栗坡縣紀委監委依托公務用車管理服務平臺,利用大數據篩查分析等手段,通過分析對比各部門公車的維修頻率、加油記錄和平臺上衛星定位的車輛軌跡,及時發現公務用車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問題,研判其背后可能存在的作風、腐敗等問題,嚴防“車輪上的腐敗”。(盤天文 攝)
丘北縣紀委監委主動探索智慧監督新模式,運用大數據平臺實現監督數字化、可視化、便民化,將監督觸角延伸到群眾身邊,織密基層監督網。圖為該縣錦屏鎮紀委工作人員指導群眾掃碼使用信訪監督舉報平臺。(王靈惠 攝)
西疇縣紀委監委推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信息服務系統,通過對系統內各單位上傳的資料進行分析,采取亮“紅黃綠”燈的方式,提醒督促各級黨組織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并為線下監督“指路導航”,讓監督更高效、精準。圖為該縣紀檢監察干部通過系統數據對各單位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張蕊 攝)
(責任編輯 陳雪梅)